||||||||||||||||||||捕鱼游戏注册送钱100元||||||||||
公众号
捕鱼游戏注册送钱100元
新闻热线:0971-6263111 投稿信箱:cns0971@163.com
您所在的位置:捕鱼游戏注册送钱100元

西宁大通:五维驱动促振兴 续写乡村新篇章 青海新闻—中国新闻网-捕鱼游戏注册送钱100元

2024年07月08日 19:26
来源:中新网青海

  中新网青海新闻7月8日电(马晓萍)近年来,大通县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,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,立足大通实际,结合区域特色,发挥资源优势,推动乡村产业、人才、文化等全面振兴,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。

  数字发展赋能乡村振兴新引擎

  大通借力东西部协作机制,携南京软件谷共建产业孵化园,以“大通号”为核心平台,深度运用数字技术和品牌流量优势,为非遗文创、优质农特产品以及景区酒店等产业搭建销售渠道,拓宽市场覆盖面,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;通过创新设计和科学管理,优化文旅、民俗、夜间经济等产业布局,促进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,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。

  目前,平台注册用户已超5万人,全网曝光量8000余万次,带动大通本地入驻商家20余家,上架农产品50余种。举办“爱在青海湖之夜”、百人扮嫦娥、牦牛文化节、大马戏等大型活动10余次,通过大通号门票预约收入超过10万元。“香姐说媒”、马戏表演、汉服体验、舞蹈演绎以及特色美食等吸引10万名游客,30余位网红前来打卡宣传。街区获得青海新闻联播、青海日报、西宁晚报等多家官方媒体报道,全网曝光量高达2000万,直接间接带动就业200余人。

  人才汇聚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

  大通聚焦人才培养与交流,通过一系列精准化、专业化的培训项目,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。从拓宽产业干部视野的专题培训,到紧贴重点产业发展需求的“订单式”教育,全力引导干部人才成为乡村振兴的引领者与实践者。通过“乡村生态振兴人才班”“农文旅融合专题班”等,强化实践操作与经验分享,有效提升200余名关键岗位参训人员专业素养与实战能力,激发乡村振兴的新思路与新活力,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。

  非遗活态焕发乡村振兴新光彩

  依托民族特色非遗工坊,联动东部优秀企业资源,带动非遗项目传承人等群体实现就业创业,聚力民族特色文化载体运营和非遗文创产品开发。引进时尚圈资源,工坊连续两年参与“上海时装周”官方时装秀、“工作坊”和“为蔚蓝”可持续时尚设计特展等活动,并与多位时尚设计师合作、将青绣元素推广登上国际时尚的舞台。同时,持续开发大通县农文旅产业潜力,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,目前累计开发文创产品6大类50余款,青绣非遗产品15款超2000件,参与青海省文化旅游创意大赛,连续两年获奖。

  劳务发展拓宽乡村振兴新路径

  大通县搭建完善用工信息对接平台,优化完善劳务协作机制,强化职业技能培训,推动输出地、输入地信息共享、培训协同、高效对接实现高效就业,举办大型线下招聘会4场,实现劳动力赴江苏省转移就业321人、就近就地就业106人。同时,创新出台双创政策,强化职业技能培训,提升就业创业能力,通过对本土拉面、朔山挖掘、家政服务等人才培育、实训,提升产业人才的技能,让本土人才“破土飘香”。

  产业融合展开乡村振兴新局面

  以“数字技术 品牌ip 流量经济”的方式,完善大通牦牛产业科学养殖、深度加工、供应链、营销品牌体系,利用“大通号”开展互联网营销和品牌ip故事系列包装,深入打造生态品牌——大通牦牛“阿耶神”助推县域经济提档升级。同时,邀请奥运冠军、世界冠军为大通牦牛品牌助力代言并与中超球队合作拓展“体育 文旅 农业”模式,共同助力青海省文旅产业、农牧产业的乡村振兴帮扶工作,为全省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。 (完)

编辑:张海雯
本网站所刊载信息,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。 刊用本网站稿件,务经书面授权。
未经授权禁止转载、摘编、复制及建立镜像,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。
[] [] [ ] [] []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15699788000 举报邮箱:jubao@chinanews.com.cn 总机:86-10-87826688
捕鱼游戏注册送钱100元 copyright © 1999-2023 chinanews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
"));
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