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北海晏:彰显非遗魅力 扮靓美好生活 青海新闻—中国新闻网-捕鱼游戏注册送钱100元
中新网青海新闻7月10日电(马国东 李隽)近日,在海北州海晏县达玉民俗村“文化和自然遗产日”非遗宣传展演现场,非遗传承人正在展示展演“金银滩马头琴”“金银滩平弦”“金银滩越弦”“达玉逗曲”“海晏县达玉藏族谚语”等各类非遗项目,歌颂美好新时代,共享美好新生活。
近年来,海晏县秉持“见人见物见生活”的非遗保护理念,坚持“保护第一,抢救第一,合理利用、传承发展”原则,拓展非遗保护载体,完善非遗保护体系,创新非遗保护传承工作,让非遗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。
海晏县统筹政策制定、规划编制、项目实施联动力量,落实县级传承人每人每年3000元传习补助经费,通过“寻根行动”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再调查、黄河流域海晏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等方式,不断深入挖掘县域内非遗项目资源,初步建立起了国家、省、州、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、项目传承人“一人一档”纪实卷,形成了四级名录保护体系。
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应是只陈列在博物馆里的活化石,让非遗走进当代生活是保护传承的重要方式。海晏县坚持“挖掘与培养相结合、保护与宣传相结合、非遗项目与现代生活相结合”,注重将非遗元素植入“一区两地三馆四化多点”等红色文化资源体系,通过“红色+非遗”形式,让非遗项目与红色研学“牵手”,举办“红色文化广场周”“我的中国梦”文化进万家,开展“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”等主题系列活动,金银滩越弦、金银滩平弦、河湟刺绣等非遗项目先后走进县寄宿制民族中学、印象海晏大街、绿色产业园、文迦牧场等,10余项省、州级、县级非遗通过红色研学游文旅融合项目与游客群众“零距离接触”,切实推动了非遗进入寻常百姓家。
为了让海晏灿若繁星的非遗薪火相传,进一步破解非遗传承“后继无人”难题,海晏县常态化开展非遗“进校园、进课堂、进教材”工作,依托开设专题讲堂、职业教育等方式,持续举办“河湟剪纸”“海晏嘉福苍手工皮艺”“金银滩祖传正骨法”等形式多样的“第二课堂”活动,逐步探索设置文化遗产“现场看 动手做”个性化研学课程,让青少年了解非遗生长土壤,充分感知非遗作为文化名片分量,引导青少年自觉保护传承文化遗产,实现了非遗传承与专业育人互促共生。
同时依托文化馆、社区、学校等场所、阵地资源,积极建设和拓展非遗阵地,先后成立了嘉福苍手工皮艺工作室、“河湟剪纸”非遗传承教育实践点等非遗“工坊”,并坚持自主培训与“走出去”培训相结合,以集中学习、现场答疑、交流座谈、“名师带徒”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能力提升培训,推动非遗队伍规范化、规模化。截至目前,已组织素养提升等各类培训讲座80余场,培训5000余人次。
近年来,随着海晏县全力推进“一城五业、全域生态”总体发展格局,县域内红色研学业得到大力发展,“非遗 ”新场景不断拓展,非遗旅游新路径日益丰富。特别是海晏县依托县文化馆、西海长歌·海晏县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,建立展示皮具制作、达玉藏族婚俗、蒙古式摔跤等体验场景,以“非遗 研学”“非遗 特色文化馆”“非遗 电商”等形式催生出新场景、新业态,全县一大批非遗产品、非遗衍生品走俏热销,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内生动力。(完)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15699788000 举报邮箱:jubao@chinanews.com.cn 总机:86-10-87826688